“社區給我們安裝了充電樁,解決了我們的充電難題!”家住古蕩街道嘉荷社區嘉綠景苑東園9幢的吳阿姨買完菜,便把車停到東9幢的地面充電區域,將空閑插線插進車里,掏出硬幣投入。一分鐘不到,吳阿姨就給自己的電動自行車充上了電。
原來,前段時間,嘉荷社區工作人員在日常走訪時了解到,社區居民一直被電動車充電問題困擾,樓道里“飛線充電”不僅阻礙樓道正常通行,過夜充電更容易引發火災。了解情況后,社區工作人員立即將問題上報。經過多次實地了解,嘉荷社區制定了詳細的解決方案,并組織專業施工人員現場查看,選出了適合安裝充電樁的點位。
目前,嘉荷社區已在嘉綠景苑東園2幢、4幢、5幢、6幢、7幢、8幢、9幢、11幢等小區的地下室和地面公共區域安裝了充電樁,建成充電口超50個。據悉,一臺主機能同時為10輛電動車充電,居民可通過現金、刷卡、掃碼等形式支付,完成后自動斷電。
“我平常出行基本都是靠電動車,之前要跑到很遠的親戚家小區去找充電樁充電。現在我們小區也有公共充電樁,在家門口就能充電,方便多了。”吳阿姨高興地說。
據嘉荷社區工作人員介紹,現在新國標的電動車基本是4個電瓶組成的,4、5個小時能充滿,而許多小區現用充電樁多數為1塊錢充4小時。為了讓居民充電更加省心、省錢,嘉荷社區跟廠家積極溝通后,將充電收費標準設置為1塊錢6個小時,確保小區所有電動車只用1塊錢就能充滿電。
接下來,嘉荷社區將充分發揮居民自治作用,鼓勵居民進行反饋,發現問題及時上報,加強對充電樁的規范化管理,更好地提升居民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