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3年,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試點期間,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,將翠苑一區社區作為基層聯系點,先后3次到社區調研,高度關注群眾呼聲,并作出重要指示。他提出的“民有所呼,我有所應;民有所求,我有所為”,成為社區工作者的座右銘。
提到“民呼我為”這4個字,最有親切感的莫過于杭州市西湖區翠苑一區的居民。
翠苑,是“杭州四大老舊小區”之一,建設早、規模大、社區老齡人口人口多,這里曾是西湖區的高新文教中心,常能聞瑯瑯書聲,還曾是阿里巴巴的發跡之地,創客云集。2003年5月23日,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翠苑一區走訪居民家庭時,了解到老年人就餐難的問題,當即指示要將社區老年食堂辦起來。4個月后,9月26日,翠苑社區老年食堂正式開張,也是全省首家“社區老年食堂”。10月2日,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專門寫來賀信,希望社區要“繼續把社區托老所和老年食堂辦好,持之以恒地為社區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和幫助。”這些年來,老年食堂經過4次迭代升級,面積從50平方擴展到300平方,二樓的托老所也同步進行了提升改造,面積增加到260平方。
2003年翠苑一區社區托老所“1.0版”
2011年翠苑一區“溫馨苑”老年食堂“2.0版”
2022年9月1日,老年食堂“4.0版”試營業,不僅面積擴大到300平方米,菜品更加豐富,而且通過智慧化的應用,居民能體驗到更加個性化的服務。老年食堂利用數字化手段,為老年人用餐提供健康膳食指導,讓老人們吃得放心,吃得健康;同時安裝了各類智能攝像頭獲取多方數據,比如,在老年食堂的入口處安裝了客流量監測攝像頭--采集每日進出客流量,人臉識別攝像頭--采集就餐人四碼一通,這些數據也都實時同步到數字駕駛艙的,使我們的數據更加科學及量化。老年食堂還融入了老年康養,比如,已錄入信息的老人走進來,屏幕上會顯示他的血壓情況,建議哪些菜比較適合食用。西湖區出臺了統一優惠政策,每位60歲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到任一家公建民營的老年食堂用餐,均可根據年齡區間享受不同程度的打折優惠。在我們社區老年食堂,60-79周歲的老人享受7折優惠,80-89周歲的老人享受6折優惠,90-95周歲及以上的老人享受5折優惠,95周歲以上的老人每天可免一餐。在食堂一側,還能看到一個生日角,專門為老年人過生日提供增值服務,這非常受歡迎。社區對經濟困難、高齡等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電子津貼“金夕分”,老年人憑“金夕分”可以在老年食堂消費。社區的黨員、居民還自發組建了一支膳食監督隊,對餐品、衛生各方面進行監督,形式比較好的良性循環。老年人不光吃得好,還吃得更健康。這個食堂的日均服務人次,已從最早的50人已經增至如今的300人。二樓的托老所如今已升級為社區的康養中心,老人們吃完飯,坐個電梯就可以直接來這里下棋、看書、繪畫,還能享受到名醫坐診、健康理療以及艾灸儀、紅外理療儀等各類的康養設施,只需支付非常低廉的費用,還有專業醫護人員幫助和指導。
2018年翠苑一區“翠食坊”老年食堂“3.0版”
2022年翠苑一區“翠松居”老年食堂“4.0版”
在翠苑一區當了近10年社區黨委書記張愛民講述,從2013年4月來這里工作起,每天早上7點半,我都要去社區里走兩圈,和街坊鄰居聊聊天,聽聽他們最關心什么,雷打不動。要說變化,可真不是一點點。社區環境大提升,為民服務的載體也越來越多、越來越好。居民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,居民幸福指數的提升,背后是“民呼我為”為民服務理念的不斷升級,也是讓人民更多地參與到社區建設,促進社區共建共享治理思路的轉變。2022年3月,我從社區黨委書記的位置上卸任了,但是我沒事還是會去社區轉一轉。提到全新的老年食堂,大家滿口稱贊。居民吳大伯已經搬到兒子家去住了,可是中午這頓飯,還是經常來吃。他說,吃了這么多年,這里有“家的味道”,聽到后我很感動,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。
從社區老年食堂、托老中心、愛心停車庫到鄰里之家,20年來,翠苑一區角角落落發生的暖心貼心變化都是社區黨員干部對“民呼我為”的踐行。